煤矿的夏天

煤矿的夏天,不同于农村。

煤矿的夏天,忙里有闲,充满了生活情趣。农村的夏天,越热越忙,衣裳上沾满了汗水。从农村到煤矿,我既种过地,又当过工人,在这方面还有些发言权。

我所在的煤矿1958年开始建井,原为大淑村勘探区小屯井田。971年正式生产,划归牛儿庄矿管理。1982年独立成矿,改名为小屯矿。后来破产重组,又更名为新屯矿。无论怎么改名,它都是我们的煤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煤矿地处太行山鼓山东麓,目光所及,峰峦叠嶂,很有气势。矿北有牤牛沟,西南有香山水沟,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有水流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沟,我们外来人称之为河。沟壑交错,水系发达,正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我刚上班那会儿,经常去老道泉水库游泳。水面宽阔,波光粼粼。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在几米外再钻出来,长吁一口气,晃掉头发上的水珠,从肌肤到身心都浸得清凉。

那年,温州人来矿建水井,他们就住在我家隔壁。温州人的会吃,让我们开了眼界。水里的鱼虾自不必说,淤泥里大如拳头的蛤蚌、水洼里的田螺、牤牛沟浅流里的花蛤,甚至蛇、青蛙,只要落在他们手上,都会被端上餐桌,成为难得的美食。他们见我们好奇地围观,便夹起一条蛙腿或一个花蛤,非要我们尝尝。他们越是让,母亲越是躲得远远的。他们的大快朵颐,给了我尝试的勇气。趁着避暑乘凉,我挽起裤管,打着赤脚,下到淙淙水流里,捉多半盆花蛤尝鲜。或在静止不流的水里,捡拾些田螺,来满足口腹之欲。我甚至还学着他们的样子,在老道泉水库的浅水区,从淤泥里抠了一袋子蛤蚌。烹饪蛤蚌,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技术活儿。剖蛤蚌需要时间和耐心,切蚌肉需要认真和刀功,要宽如韭叶,薄如纸张。过水更有讲究,不能冷水下锅,要沸水轻汆。笊篱一搅,再一晃,蚌肉就得出水。两秒太短,三秒刚好,五秒则老,老了的蚌肉嚼不烂。焯过水的蚌肉,佐以葱、姜、大蒜、辣椒爆炒几下,迅速出锅,蚌肉爽滑劲道,汁如鲜奶。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夏天雨水多。一场雨水一层绿,猪毛菜、扫帚菜、灰灰菜遇水萌发,既装点了大地,也抓住了母亲的眼睛。母亲经常薅猪毛菜、扫帚菜,焯水剁馅包包子。纯天然的野菜,吃进嘴里,那股青涩的味道,瞬间在舌尖绽放,整个人仿佛置身于绿野之间。家小没有院落,走出屋门就走出了家门,墙根砖缝里也钻出不少杏仁菜。薅两把,焯过水,捣蒜凉拌,就是开胃小菜。这时市场上的时令菜也层出不穷,莴笋、苦瓜、黄瓜,应有尽有。酷暑难耐,窝在家里,盘算着做什么饭菜。这是一种难得的惬意,抑或清闲。酷暑三伏,农村正是赶忙施肥、打药、锄地的时节。

“七下八上”是邯郸地区的主汛期,煤矿为了防汛抗洪,组建了应急抢险队伍。因为年轻和住在职工宿舍的缘故,我成了应急抢险队员。天气炎热,很多人休息不好,尤其是在职工宿舍,夜里刚有些清凉,上中班的人下班回来了,咳嗽声、开门声、说话声,各种声音窸窣作响。烦人的噪音好不容易远去,我有了困意,正在似睡非睡期间,听到门外又有人喊:“应急抢险队员马上到厂里集合!”一次是拉练,一次是领导检验,一次是上级检查,连着三次都是深更半夜。有个上了岁数的工人,大声吐槽:“再打搅我睡觉,决不当这个应急抢险队员了!”也有人随声附和,叽叽喳喳的,从厂里到宿舍发了一路牢骚。区民兵连副连长由团支部书记兼任,他安抚我们说:“如果没有极端天气,应该不会再拉练了。”

出了三伏就是立秋,尽管立秋离真正意义上的秋天还很遥远,但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已经像上了岁数的老人,暴躁的脾气明显减弱,甚至连打雷都有气无力了。还有更高兴的事。那年区里给每个应急抢险队员发了一条蓝色的毛巾被。毛巾被质地厚实,掂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人调侃:“夏天已经过去了,还发毛巾被有啥用?”有人搭腔:“今年用不上了,不是还有明年嘛。”

我的那条毛巾被,一直用到了现在。我结婚那年盖的是它,至今小女儿盖的还是它。虽然二十年过去了,但那个夏天的一切,我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中矿人AI吉PT,您身边的小秘书!


欢迎扫码关注矿业人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矿业领域最新资讯!

矿业人LOGO


公众号下方菜单 矿业人 直达 矿业人网站

公众号下方菜单 中矿猫 直达 中矿猫商城

公众号下方菜单 AI吉PT 直达中矿人AI吉PT小程序

重要声明

学术报告版权©归报告人所有,仅限于学习用途!!!
本站资源大多来自网络,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微信18305208107、QQ 3363008002或网站网页右侧客服 提交工单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删除。
站内资源为网友个人学习或测试研究使用,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禁止用于任何商业途径!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


如果遇到付费才可观看的文章,建议升级包年VIP或终身VIP。全站所有资源任意下免费看”。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