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哲学的起源、发展与创新

  ——纪念地学哲学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

  ◎  毕孔彰 杨光坤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地学哲学委员会已走过了整整四十年历程,交出了一份耀眼的答卷:从提出“就矿找矿”理论到构建“找矿哲学”体系,从“地学哲学”创新发展到形成“阶梯式发展”理论框架,从凝练科学系统的找矿思维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地质找矿文化形态。

  一、地学哲学的奠基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更好地搞好社会经济建设,中央部署号召学习12本经典理论著作,其中包括《社会发展史》《自然辩证法》《思想方法论》等。1951年5月,中央召开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主题报告,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是我们党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任务,要求把推动向党内外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据此,中宣部和中国科学院组织自然科学工作者,开展以学习《矛盾论》《实践论》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可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开展的一次声势浩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运动。

  通过学习思考,写出心得和体会,进行总结和交流,发表了一批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剖析地质各学科理论问题的文章,这些成果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规律研究探讨我国地质事业发展方面,《地质评论》1950年发表了社论《地质学的新方向和新任务》,李四光1951年发表了《在毛泽东旗帜下的中国地质工作者》,朱训1965年发表了《江西永平大型铜矿的发现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胜利》,等等。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地质学科领域研究与发展的探讨方面,张兆瑾1951年发表了《中国锑矿区域论》,孟宪民1952年发表了《对有色金属矿床生成规律的体会》,谢家荣1952年发表了《从中国矿床的若干规律提供今后探矿方向的意见》,侯德封1953年发表了《从地层观点对中国锰铁等矿产的寻找提供几点意见》,等等。

  这一时期的地学哲学研究,主要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认识地质现象,分析地质问题,深化地质认知,并以此为指导,探索地质科学各学科门类的发展趋势,发展地球科学;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总结已有找矿实践,分析成矿规律,研究找矿方向并为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贡献智慧和力量;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认识地质事业发展的历史,总结地质工作的客观规律,探索地质事业的未来发展。

  二、地学哲学委员会的成立与发展

  1977年,于光远、周培源、钱三强等知名专家提出为了尽快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倡议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1978年1月,经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批准,决定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经过3年多的筹备,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1981年10月30日正式成立。就在这个成立大会上,张文佑、吴凤鸣、殷登祥、李光、刘茂才、刘第镛、刘波、王振兴、胡发、陈敏等10名代表倡议成立地质学辩证法专业组。1982年4月3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钟林代表研究会宣布成立地质学辩证法专业组筹备组,张文佑为组长,吴凤鸣、余谋昌为副组长。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1983年6月27日至7月2日在福建福州召开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质学辩证法专业组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此次年会主题分3个方面:一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与国民经济发展有关的重大科学问题;二是地球科学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三是地球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哲学问题。至此,广大地质工作者开展地质学辩证法的研究有了自己的组织。1988年,第二届地学哲学学术年会召开,大会决定将地质学辩证法专业组更名为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即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大会推选时任地矿部部长朱训担任理事长,并一直连任至第八届委员会,2013年卸任后被聘为终身名誉主任委员。后来,为了加强与地矿系统的联系,又相继冠以中国地质学会地学哲学研究会和中国矿业联合会地学哲学委员会,更加凸显了地学哲学与地矿科学的紧密关系。

  地学哲学委员会在朱训理事长的领导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学会发展方面主要有三大作为:一是学会研究工作坚持为国服务宗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坚持老中青相结合。二是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学术年会,非年会年份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每届年会有一个主题,会后出版一本文集,至今已举办十八届学术年会。三是坚持编辑内部刊物《地学哲学通讯》,推进学科建设,开展地学哲学进校园报告会、地学科普活动、地学文化建设等。这个阶段发表了丰富的围绕地学哲学的专著、论文集、课题报告、文章等成果。

  三、地学哲学研究的重大成果

  (一)《就矿找矿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找矿理论

  就矿找矿是古今中外找矿人找矿实践的智慧结晶,具有朴素的辩证思维。近现代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找矿思路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1982年,朱训在《论就矿找矿》一文中指出,就矿找矿的理念形成有三个来源:一是古人找矿智慧的启示;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地质找矿工作的实践;三是国外找矿人的成功经验。为究其原因,2014年10月,朱训发表了《关于就矿找矿论的几个问题》,从就矿找矿的性质、三个来源、哲学理论依据、成矿理论依据、经济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依据,以及就矿找矿的主要途径、实践路径和在21世纪的成功实践,初步完善了就矿找矿论的理论框架。之后,朱训于2016年出版《就矿找矿论》,形成了一个更加系统成熟的理论。该书认为,就矿找矿的理论基础包括地质理论基础、哲学理论基础、经济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并且提出了就矿找矿的本体论、主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和矛盾论。何贤杰同志指出,这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找矿哲学理论,是在中国矿产勘查实践中产生并反过来指导实践,为我国矿产勘查科学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4年,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的实践中,叶天竺等地质科学工作者建立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地质模型,简称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230多个专项安排的危机矿山勘查项目中运用这一模型找矿,新增探明储量的矿山有218个,就矿找矿取得了巨大成效。2015年,按照“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的精神,陈毓川院士等科研团队提出了《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加强与成矿有关的基础地质研究,加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以现代成矿学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利用最新地质找矿信息,运用体现成矿规律内涵的预测技术,奠定了矿产预测和潜力评价的理论基础,丰富了成矿学的研究内容,提升了我国矿床学研究的水平,为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找矿哲学概论》开创了哲学与科学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1982年,朱训同志调到原地矿部领导地质找矿工作,他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不断进行资源形势分析,积极部署找矿勘查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朱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地矿工作,并应邀到长春地质学院干部研究生班作“矿产勘查工作中若干哲学问题”的系统讲座,在此基础上,于1992年完成撰写并出版了《找矿哲学概论》,2008年和2012年两次再版。朱训在出版前言中指出,希望促进广大地质工作者更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广泛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矿产勘查实践,从而促进矿产勘查事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找矿哲学也称为矿产勘查哲学。找矿哲学是一门应用哲学,是从属于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的一个分支。朱训提出了找矿哲学内在的主客体一致律、阶梯序次递进律、过程转化律、系统发展协调律、点面结合律等五条基本规律和从实际出发确定找矿方针、多期循环渐进、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等找矿基本原则。朱训从矿产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找矿是对矿产的认识过程、用辩证的观点指导找矿、矿产勘查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考、矿产勘查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勘查者在找矿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宋健同志说:“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建立哲学应用学科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就矿找矿论为找矿哲学提供了丰富的雄厚的基础,就矿找矿成为找矿哲学的内核,是找矿哲学的基因。《找矿哲学概论》系统提出了找矿哲学理论,创建了找矿哲学学科。该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地质找矿领域哲学的专著,第一次从哲学理论的高度系统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矿产勘查工作的历史经验,揭示了矿产勘查工作的运动、发展、变化规律,分析了矿产勘查这一客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关系,是我国矿产勘查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

  (三)地学哲学(即地球科学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地球科学及地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研究就矿找矿论、找矿哲学概论的同时,地学哲学的研究同样在进行中。1989年就形成了《地学哲学概论》,2000年《新编地学哲学概论》出版之后,为配合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一书,在之前基础上编写了《地球科学哲学》(2009年)教学用书,集中论述了地球科学哲学,成为广大地学学子和地学工作者及自然辩证法教学师生的教材和参考书。

  地学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地球科学及地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地球科学理论与实践中哲学问题的学科。地学哲学是在反思人们关于地球客体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以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方式来实现的。人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地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地学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进入21世纪,将地球视为一个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大系统的观念已经形成。地学哲学以协调人地关系为目的、以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天地生人综合一体化研究。

  黄顺基教授认为,地学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的开拓与创新,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开拓了自然辩证法的新领域,创建了中国特色的地学哲学学科体系,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地学哲学的升华:阶梯式发展论的系统建构

  1991年,朱训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提出“阶梯式发展是矿产勘查过程中认识运动的主要形式”的论断,并在1992年专著《找矿哲学概论》中做了进一步阐述。朱训指出,我国矿产勘查工作过程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相互联系又具有不同任务安排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野外工作阶段以获取更多的地质资料,室内工作阶段则是对野外工作阶段获取的地质资料进行处理、分析,进而升华认识,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推进,使得矿产勘查工作的程度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逐步深化。朱训将这种台阶式的发展方式命名为“阶梯式发展”。朱训认为,这种“台阶式”的发展形式与“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这两种事物发展形式不尽相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此前未被人们认知的新的发展形式。

  此后学界围绕“阶梯式发展”进行了多次研讨,各方人士进行了多方论述,大家取得共识:阶梯式发展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形式,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李廷栋院士指出,从中国地质构造的发展情况,生物演化的渐进性和突变性,青藏高原的隆升的过程都是具有阶梯式发展的特征。张明国教授2014年检索整理了18种不同领域的阶梯式发展形式,比如生产领域存在人力生产、畜力生产、机械化生产、智能化生产之阶梯式发展形式,文明领域存在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之阶梯式发展形式。

  2019年《阶梯式发展论》正式出版,宣告朱训阶梯式发展理论得以系统建构。该书系统梳理了阶梯式发展论的提出与形成过程,阶梯式发展的存在形式、内涵与外延,阶梯式发展的基本特征,阶梯式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比研究了阶梯式发展与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等形式的不同,并将阶梯式发展论融入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深度剖析了阶梯式发展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地学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阶梯式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新“窗口”,为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路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实践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在《阶梯式发展论》序言中指出:“阶梯式发展”这一提法,形象地表达了事物发展的实质,即发展不是简单的量的增减,不是重复,而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量变基础上质的“飞跃”,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是不断向新的阶梯的攀登。这种创见是对唯物辩证法量变质变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具有中国特点的话语表达,对于深刻理解和更好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具有很大意义,值得大力提倡、宣传和普及。

  五、地学哲学的时代使命: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地质找矿文化形态

  “就矿找矿”这一中华民族的智慧认知,具有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今天,马克思主义与“就矿找矿”相结合,有效推动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我们对地质找矿的路径、方法、实践和理论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当代中国地质找矿的新文化形态,必将为端牢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做出新的指导和贡献。

  地学哲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球之间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科学,是理解和协调人地相互关系的哲学智慧,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始终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践行“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生态观,体现了对天地宇宙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地质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之基,地质是生态文明建设之基,地质是美丽中国建设之基。回顾近代以来中国地质工作的历程,我们在地学哲学的认识与实践上,是逐渐深化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前地学哲学正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天地生人综合一体化研究为方向,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走绿色发展之路,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地质找矿文化新形态。

  砥砺奋进四十载,勇毅前行再争先。地学哲学委员会已经在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中扬帆远航,一定用实际行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彰显担当、展现作为、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毕孔彰,中国地质大学原党委书记;杨光坤,中国矿业联合会地学哲学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矿人AI吉PT,您身边的小秘书!


欢迎扫码关注矿业人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矿业领域最新资讯!

矿业人LOGO


公众号下方菜单 矿业人 直达 矿业人网站

公众号下方菜单 中矿猫 直达 中矿猫商城

公众号下方菜单 AI吉PT 直达中矿人AI吉PT小程序

重要声明

学术报告版权©归报告人所有,仅限于学习用途!!!
本站资源大多来自网络,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微信18305208107、QQ 3363008002或网站网页右侧客服 提交工单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删除。
站内资源为网友个人学习或测试研究使用,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禁止用于任何商业途径!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


如果遇到付费才可观看的文章,建议升级包年VIP或终身VIP。全站所有资源任意下免费看”。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