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到的这些吸管、梳子、刀叉勺等塑件,均是以全生物降解塑料聚乙醇酸(PGA)为原料制成,可在工业堆肥、家庭堆肥、海洋等环境中完全降解,对环境无污染。” 在第三十四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国家能源集团展位上,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所属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煤基新材料产品,PGA的研发问世吹响了国家能源集团向一次性塑料“白色污染”宣战的集结号,也开启了企业煤化工产业低碳绿色转型新时代。
创新谋划赢先发优势
由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餐盒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不易回收、循环利用,难以降解,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以“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为目标,“禁塑令”今年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其中,海南省明确提出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膜袋和塑料餐饮具,推行使用可降解材料。
禁塑限塑,最具替代优势的生物降解塑料成为市场“新宠”。面对广阔市场蓝海,国家能源集团煤制油化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全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全世界处在发展初期,可降解塑料的发展空间广阔、市场容量巨大,谁抓住了初期的发展机遇,谁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张继明表示。
加速布局生物降解塑料市场,技术路线选择极为关键。目前现有可降解材料产能不足、成本较高、部分产品国内无成熟的工业化技术支撑、降解又需要具备诸多条件,目前难以满足社会“禁塑”需求。煤化工合成气富含氧原子,适合生产由含氧化合物组成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为“禁塑”政策稳步落地提供产能产品支撑。
“国内可降解材料有很多种,PGA和其他技术产品很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降解过程中不需要特殊条件,自然环境下可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甚至在海水中也可以。”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国春告诉记者。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国家能源集团参股的上海浦景化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PGA技术相继完成了实验室小试、百吨级中试和千吨级中试验证,2020年7月,1500吨/年中试装置投产运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对该“合成气制聚乙醇酸技术”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一致认为其创新性及应用性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抢抓机遇,将技术优势尽快转换为产业优势,国家能源集团快速推进全球首套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工业示范项目,力争今年年底建成投产。经测算,该装置吨产品投资与煤制烯烃相当,原料煤消耗仅为煤制烯烃的1/2、工艺二氧化碳排放不到煤制烯烃的1/3,即使在国际原油40美元/桶的低油价下,与石化路线制生物可降解塑料成本相比,仍具有成本竞争优势。
全产业链合作“满园春”
全国31个省区市已推出禁(限)塑令,全面推进了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发展,国内能源化工企业已开始加速布局可降解塑料产业。身处开放多元的市场格局中,国家能源集团将大力培育PGA等新型可降解塑料的新技术、新产品,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实现价值链。
“PGA产品由于具有高强度、高阻隔性、高耐热性等特点,即可以单独加工制成具有独特功能的产品,也可以和其他传统聚合物材料进行共混和改性。”闫国春说,“因此,我们根据不同材料特点、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与其他可降解材料进行不同配方的共混改性研究,以满足多元化可降解材料的需要。”
以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拓宽产品市场,PGA等新型可降解塑料未来可以广泛应用于包装膜、塑料袋、食品包装、利乐包、快递软包、医用缝合线等众多领域。据估算,“十四五”末,可降解塑料在油气开采市场规模达5-10万吨/年,高阻隔材料市场规模约百万吨/年,一次性用品替代市场规模约千万吨/年。
面对国内可降解塑料市场巨大需求量,国家能源集团将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挥产业协同整体优势,构建可降解塑料新发展格局。
4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2021年煤基新材料产品推介会上,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化工公司销售分公司与浙江明日控股集团、道恩集团有限公司、红塔仁恒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赛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翔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客户代表签订了PGA产品购销意向书。
“PGA目前还是新生事物,举办推介会主要是为了增进公众对PGA的了解,也是为了联合各方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共同推动国内可降解塑料产业良性发展。”闫国春说。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黄金赛道上,盲目追求某个技术产品的一枝独秀只会让企业固步自封,而全产业链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才能“春满园”。展望“十四五”,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煤基可降解塑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切实推动国家能源集团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